①又名洛涧。即今安徽淮南市东北之窑河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凤阳府怀远县: “又西南有洛水,与寿州分界,径县南新城村入淮。”
②在今山东莒县西北四十里。出檀特山阴,东南流入于沭。元于钦 《齐乘》 卷2 “沭水” 条下: “洛水出檀头山,又南经莒州城东,又南沙河水西来入焉。”
③一作雒水。即今河南洛河。黄河支流。《尚书·禹贡》: “导洛自熊耳,东北会于涧、瀍,又东会于伊,又东北入于河。”
④亦作雒水。为今四川沱江诸源之一。即今四川成都平原东北之石亭江。 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广汉郡��县: “章山, ��水所出, 南至新都谷入湔。”
⑤一名北洛水。即今陕西省洛河。源出定边县东南白于山,东南流经吴旗、志丹、甘泉,又南流经富县、洛川等县,至大荔县南合渭水,东入黄河。《周礼·职方》: 雍州 “浸曰渭、洛”。《山海经》 卷2:白於之山“洛水出其阳,而东流注入渭”。《史记·周本纪》: “西伯乃献洛西之地,以请纣去炮烙之刑。”即此。
(1)古水名。(1)即北洛河。今陕西省境内洛河。《诗经·小雅》:“瞻彼洛矣,维水泱泱。”即此。参见“洛河(2)”。(2)又称雒水。一说即今鸭子河,一说即今石亭江。为四川沱江诸源之一。(2)又称雒水。即南洛河。今河南省洛河。参见“洛河(1)”。(3)即“洛涧”。
湓山:
在今江西新干县东。寰宇记 卷109吉州新淦县: 湓山 “在县东六十二里。环拥十二峰,上有紫元洞及王郭、浮邱三仙坛”。清一统志·临江府: 湓山 “山有十二峰。高十里,云出则雨”。
历史地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