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悲哀和喜乐可以互为因果,相互转化。《礼记.孔子闲居》:“乐之所至,哀亦至焉,哀乐相生。”唐.孔颖达疏:“凡物先生而后死,故先乐而后哀;哀极则生于乐,是亦乐生于哀。故云哀乐相生。”
主谓 指悲哀和喜乐互为因果。语出《礼记·孔子闲居》:“乐之所至,哀亦至焉,哀乐相生。”《一贯问答》:“哀乐相生,是故正。”△用于描写境遇。
孙供奉:
代称猴子。唐罗隐 感弄猴人赐朱绂: “何如学取孙供奉,一笑君王便著绯。” ●唐无名氏幕府燕闲录: “唐昭宗播迁,随驾使艺人止有弄猴者,猴颇驯,能随班起居,昭宗以绯袍,号孙供奉。”唐昭宗因随驾猴子很驯
历史典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