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淮南子.说林训》:“杨子(杨朱,战国时人,是稍后于墨子的思想家,他的学说与墨子的“兼爱说”相反,孟子说他“取为我,拔一毛而利天下,不为也”)见逵路(逵路,就是歧路,指交叉路口又有旁边叉道。《太平御览》卷一九五引《淮南子》作“歧路”)而哭之,为其可以南,可以北。”
汉.王充《论衡.率性篇》:“是故杨子哭歧道,墨子哭练丝也。盖伤离本,不可复变也。”
身临歧路,可南可北,既已离开了根本,便不知向何方为好,故杨子有感而悲伤。后以“泣歧路”用为离本临歧,彷徨苦闷,不知所向的典故。
三国魏.阮籍《咏怀诗》之二十:“杨朱泣歧路,墨子悲染丝。”(见《阮步兵集》)
宋.文天祥《脱京口》诗:“南北人人若泣歧,壮心万折誓东归。”
卫郎看杀:
源见“看杀卫玠”。指仪容俊美的男子病死。清 李渔行香子.汪然明封翁索题王修微遗照词:“沈郎病死,卫郎看杀,问人间谁可相思?”
历史典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