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村落遗址,在今陕西西安市东郊半坡村。1953年发现,次年开始发掘。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,房屋、窖穴、栏圈多集中分布于聚落中心,约占地3万平方米。围绕居住区,有一条深、宽各约5—6米的大壕沟。沟外北是氏族公共墓地,东是陶窑。房屋有圆形和方形两种,均为半地穴式和平地起建的。细部各具特点,但都有门道、门坎,正对门的屋中心有灶坑。屋内有一至六根柱,地面与墙壁均以草泥抹成。窖穴密集于居住区,与房屋相交错。早期小而形状多变,晚期大而趋向单一,口小底圆,内有兽骨、鱼骨、螺、蚌、果核、粟粒和生产工具,个别有人骨架。公共墓地葬成人,排列有序,有葬具,多单人仰身直肢,少数二至四人合葬,随葬少量陶器、工具和装饰品。小孩多用瓮棺葬于房屋近旁,少数女孩行厚葬。陶窑有竖穴和横穴等不同类型,规模小,每次大约烧大器一、二件,小器约十件。陶器手制,做工精美,常见盆、钵、碗、罐、瓮、小口尖底瓶、蒜头形壶等。纹饰多样,彩绘尤为精美。不少器物上有刻划符号。主要使用磨制和打制石器,种植粟、蔬菜,养殖猪、狗、羊、鸡等家畜,过着以农业为主,渔猎和采集为辅的经济生活,处于母系氏族社会阶段。该遗址第一次揭开了当时原始氏族聚落比较完整的面貌,丰富了对仰韶文化的认识。参见“仰韶文化”。
" />
根据半坡遗址复原的圆形房子
" />
半坡出土的鱼头纹彩陶片
五代史记补注:
即“新五代史补注”。
历史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