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ujin

胡搅蛮缠,大耍无赖。《元曲选.无名氏〈渔樵记〉第二折》:“哎,刘家女俫(lái)你怎生只学的这般恶叉白赖。”(俫:元杂剧中扮演儿童的角色。女俫:女儿。)《古今杂剧.郑德辉〈㑇(zhòu)梅香〉第二折》:“我本将掴破你这个小贱人的口来,又道我是个女孩儿恶叉白赖。”也作【恶茶白赖】。《元曲选.关汉卿〈金线池〉第三折》:“那里也恶茶白赖寻争竞。”
并列 胡搅蛮缠,大耍无赖。《元曲选·任风子(一)》:“你这般恶叉白赖的,哎,这婆娘不贤。”※叉,不读作chāi。△贬义。多用于品性方面。→胡搅蛮缠 胡作非为 ↔循规蹈矩。 也作“恶茶白赖”。
【恶叉】: 1.树名。其子必三颗同一蒂。佛教以喻惑、业、苦。翻译名义集·五果:“恶叉,树名,其子似没石子,生必三颗同蒂,喻惑、业、苦三同时具足。”楞严经卷一:“佛告 阿难 :一切众生,从无始来,种种颠倒,业种自然,如恶叉聚。”2.凶恶。全元散曲·满庭芳:“心恶叉偏毒最狠,性搊搜少喜多嗔,百般的都难亲近。”
【白赖】: 1.强取于人或死不认账。 元关汉卿 救风尘第四折:“酒和羊车上物,大红罗自将去。你一心淫滥无是处,要将人白赖取。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:“当时赚得文书到手,把来紧紧藏在身边暗处,却待等他再来缠时,与他白赖。” 茅盾 子夜四:“他自己也放印子钱,怎么我放的债就让乡下人白赖呢!”2.讹诈;冒认。 元张国宾 薛仁贵第四折:“您孩儿跨海征 辽 ,曾立下五十四件功劳,争些儿被总管 张士贵 白赖去了。”
颜舌:
同“常山舌”。明无名氏鸣凤记.夫妇死节:“一言犯威,五刑殉裂……朱槛段笏,张齿颜舌。”
历史典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