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名词

历史典故【三复斯言】三复斯言解释,三复斯言来历出处

历史典故【三复斯言】三复斯言解释,三复斯言来历出处


三复:多次反复。斯:此。《论语.先进》:“南容三复白圭,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。”朱熹注:“《诗.大雅.抑》之篇曰:‘白圭之玷,尚可磨也;斯言之玷,不可为也。’南容一日三复此言……盖深有意于谨言也。”“三复斯言”指反复体会这句话。宋.苏轼《答毕仲举书》:“三复斯言,感叹无穷。”严复《原强》:“愿天下有心人,三复斯言而早为之所焉可耳。”


偏正 多次反复体会这些话。宋·苏轼《答毕仲举书》:“三复斯言,感叹无穷。”△用于教诲的言辞,强调对语重心长的话应反复领会。↔如风过耳。 也作“三复其言”。

  • 【三复】: 犹言三遍。新唐书·忠义传中·张巡:“读书不过三復,终身不忘。”谓反复诵读。 晋陶潜 答庞参军诗序:“三復来貺,欲罢不能。” 唐李白 任城寺大钟铭:“天书褒荣,辉之简牘,稽首三復,子孙其传。” 金宇文虚中 姑苏滕惇礼榜所居阁曰斋心诗:“老夫未涉天游趣,三復南华第四篇。” 董6*必6*武 我国抗战四周年之民主政治:“‘以身教者从,以言教者讼。’这两句古语,值得政府当局三复的。”参见“ 三復白圭 ”
  • 【言】: 言 yán 讲,说:言说

  • 言近指远:

    举出眼前的事实,说明有深远意义的道理。孟子.尽心下:“言近而指远者,善言也。”指:同“旨”,旨义,含意。 并列 措词浅显,含意却很深远。语本孟子·尽心下:“孟子曰:‘言近而指远者,善言也。’”元宗宝〈


    历史典故【三复斯言】三复斯言解释,三复斯言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人财两空】人财两空解释,人财两空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人财两空】人财两空解释,人财两空来历出处 >> 历史典故【人财两空】人财两空解释,人财两空来历出处...

    历史典故【三复斯言】三复斯言解释,三复斯言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卵与石斗】卵与石斗解释,卵与石斗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卵与石斗】卵与石斗解释,卵与石斗来历出处 >> 历史典故【卵与石斗】卵与石斗解释,卵与石斗来历出处...

    历史典故【三复斯言】三复斯言解释,三复斯言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叔夜懒】叔夜懒解释,叔夜懒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叔夜懒】叔夜懒解释,叔夜懒来历出处 >> 历史典故【叔夜懒】叔夜懒解释,叔夜懒来历出处...

    历史典故【三复斯言】三复斯言解释,三复斯言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不审势即宽严皆误】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不审势即宽严皆误解释,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不审势即宽严皆误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不审势即宽严皆误】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不审势即宽严皆误解释,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不审势即宽严皆误来历出处 >> 历史典故【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不审势即宽严皆误】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不审势即宽严皆误解释,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不审势即宽严皆误来历出处...

    历史典故【三复斯言】三复斯言解释,三复斯言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瓢泼大雨】瓢泼大雨解释,瓢泼大雨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瓢泼大雨】瓢泼大雨解释,瓢泼大雨来历出处 >> 历史典故【瓢泼大雨】瓢泼大雨解释,瓢泼大雨来历出处...

    历史典故【三复斯言】三复斯言解释,三复斯言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竹中之难】竹中之难解释,竹中之难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竹中之难】竹中之难解释,竹中之难来历出处 >> 历史典故【竹中之难】竹中之难解释,竹中之难来历出处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