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1)在江苏省阜宁县南部。面积49.5平方千米。人口3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公兴庄,人口2700。明初王、李二姓迁此,建李家庄、王家庄;清乾隆年间左姓迁入,三姓协议改今名。1942—1956年为公兴区,其间名称多有变化。1957年改乡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复乡,2000年置镇。产稻、小麦、棉花、大蒜等。有服装、编织、脱水蒜片、工艺品等厂。新长铁路、盐淮公路经此。(2)在四川省双流县中部。面积42平方千米。人口2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公兴场(俗称坛罐窑),人口5000。以境内有清咸丰年间所建公兴场得名。1949年为公兴乡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复乡,2000年建镇。盛产地瓜。为县内重要的农副产品和商贸集散地。有粮油加工、农机、畜牧等企业。成昆铁路、成雅高速公路经此。(3)在四川省剑阁县南部。面积151平方千米。人口1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公兴,人口2600。传清末场上三姓人另立新场,取意公兴。1952年设公兴乡,1958年为公兴公社,1984年复乡,1985年置镇。1992年吼狮、圈龙、涂山三乡并入。产棉花、辣椒、烤烟。有曲酒、橡胶等厂。剑南、阆金公路经此。南宋礼部尚书黄裳故里。
棐林:
又作棐。春秋郑地。在今河南新郑市东北二十五里。春秋: 宣公元年 前608,“宋公、陈侯、卫侯、曹伯会晋师于棐林,伐郑”。杜注: “郑地。荥阳宛陵县东南有林乡。” 古邑名。又作棐、斐。春秋郑邑。在今河
历史地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