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名词

历史典故【拒谏饰非】拒谏饰非解释,拒谏饰非来历出处

历史典故【拒谏饰非】拒谏饰非解释,拒谏饰非来历出处


指拒绝劝谏,掩饰过错。荀卿认为,臣下的过错在于不象正直的臣下那样尊敬君主,安定国家,崇尚人才,提倡信义,而是反其道而行之,拒绝批评,掩饰过错,阿附君主。这样的话,国家就一定遭殃。

【出典】:

《荀子·成相》:“论臣过,反其施,尊主安国尚贤义。拒谏饰非,愚而上同国必祸。”

【例句】:

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殷本纪》:“(帝纣)知足以拒谏,言足以饰非。” 《清史稿·洪亮吉传》:“今特宣布亮吉原书,使内外诸臣,知朕非拒谏饰非之主,实为可与言之君。”


并列 不接受劝导,矫饰缺点错误。《荀子·成相》:“拒谏饰非,愚而上同,国必祸。”△贬义。常用于写拒绝劝导,矫饰过错的虚假行为。→讳疾忌医 文过饰非↔闻过则喜。 也作“饰非拒谏”。

  • 【拒谏】: 拒绝规劝。后汉书·申屠刚传:“愚闻专己者孤,拒諫者塞。孤塞之政,亡国之风也。”三国志·魏志·高堂隆传:“知足以拒諫,才足以饰非。” 宋王安石 答司马谏议书:“为天下理财,不为徵利;辟邪説,难任人,不为拒諫。” 明沉德符 野获编·词曲·邱文庄填词:“ 邱 又谓 王 故彰先帝拒諫之失。”
  • 【饰非】: 粉饰掩盖错误。庄子·盗跖:“强足以拒敌,辩足以饰非。” 明杨柔胜 玉环记·范张别皋:“官人不须强辨饰非。”清史稿·和珅传:“故事,实録不载武试策问, 和珅 率对不以实,詔斥护过饰非,革职留任。”

  • 瀛馆:

    源见“登瀛洲”。唐太宗所设的文学馆。借指文人学士的进身之所。宋 杨万里宿牧牛亭秦太师坟庵诗:“函关只有一穰侯,瀛馆宁无再帝丘?”


    历史典故【拒谏饰非】拒谏饰非解释,拒谏饰非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徐市邀】徐市邀解释,徐市邀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徐市邀】徐市邀解释,徐市邀来历出处 >> 历史典故【徐市邀】徐市邀解释,徐市邀来历出处...

    历史典故【拒谏饰非】拒谏饰非解释,拒谏饰非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青巾校尉】青巾校尉解释,青巾校尉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青巾校尉】青巾校尉解释,青巾校尉来历出处 >> 历史典故【青巾校尉】青巾校尉解释,青巾校尉来历出处...

    历史典故【拒谏饰非】拒谏饰非解释,拒谏饰非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啼妆】啼妆解释,啼妆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啼妆】啼妆解释,啼妆来历出处 >> 历史典故【啼妆】啼妆解释,啼妆来历出处...

    历史典故【拒谏饰非】拒谏饰非解释,拒谏饰非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导行钱】导行钱解释,导行钱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导行钱】导行钱解释,导行钱来历出处 >> 历史典故【导行钱】导行钱解释,导行钱来历出处...

    历史典故【拒谏饰非】拒谏饰非解释,拒谏饰非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墙有耳】墙有耳解释,墙有耳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墙有耳】墙有耳解释,墙有耳来历出处 >> 历史典故【墙有耳】墙有耳解释,墙有耳来历出处...

    历史典故【拒谏饰非】拒谏饰非解释,拒谏饰非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莹琇】莹琇解释,莹琇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莹琇】莹琇解释,莹琇来历出处 >> 历史典故【莹琇】莹琇解释,莹琇来历出处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