战国时曾国青铜乐器。1978年于湖北*随州曾侯乙墓出土。编钟有六十四件,包括钮钟十九件、甬钟四十五件,另有楚惠王赠曾侯乙之鎛一件(参见“楚王酓章镈”),共六十五件。整套编钟依大小和音高为序,编为八组,悬挂于三层铜木结构钟架上。钟架呈曲尺形,全长10米以上,通高2.73米,由六具铜人形钟虡承托。钟上皆有铭文,多数错金,除甬钟有一面钲部铭“曾侯乙乍(作)��(持)”外,主要是记音阶名称与乐律,记载了曾国和楚、周、齐、晋等国律名、阶名、变化音名之间的对应关系。据钟铭与实际音测,每件钟皆可敲出两个乐音,整套编钟有七声音阶,在七个音间尚有五个完备的中间音,形成了完整的十二乐音体系,可以旋宫转调,而且音域宽广,从最低到最高音,跨越了五个八度。经实际演奏,可奏出古今中外多种乐曲,音调优美动听。此套编钟的出土,对于研究中国传统乐律学和当时的金属铸造技艺均具有重要价值。现藏湖北省博物馆。
焉提:
见“阏氏”。
历史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