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名。北魏始置,侍从皇帝读经。西魏亦置为王公官属。北齐皇帝、北周太子、王公皆置。南朝齐置为诸王官属,梁太子、王侯俱置,均因人而设,不常置。唐朝于东宫置此官,无常员,为太子讲导经学。玄宗开元(713—741)初,十王宅引辞学工书者入教诸王,亦称侍读。宋以后定制,以学士、侍从有学术者充任,掌进读书史,讲释经义,备顾问应对。神宗元丰 (1078—1085) 改制,定正七品。时东宫官属亦置。明朝翰林院置,员二人,正六品,掌讲读经史。建文 (1399—1402) 改制后曾与侍讲、侍读等入文翰馆。成祖即位,复旧制,并特简侍读、侍讲等参预机务,谓之内阁。清沿明制。顺治元年 (1644)置于翰林院,掌撰著记载。十五年增至三人,俱汉员。康熙九年 (1670) 增满官三人。雍正三年 (1725) 升从五品。乾隆五十年 (1785) 定制满官二人,汉官三人。光绪二十九年 (1903) 各增一人,升正五品。宣统元年 (1909) 再升从四品。清内阁亦置,顺治元年置满官十人,蒙古、汉军、汉各二人,秩正六品,掌校对。
官名。其职务是帮助皇帝读书或给皇帝讲学。宋和明清皆置侍读,也置侍读学士,见《宋史·职官二·翰林学士院·翰林侍读学士》、《明史·职官二·翰林院》、《清史稿·职官二·翰林院》。
宗子羽林:
官名。北魏置。魏书·官氏志: “宣武帝永平四年511七月,诏改宗子羽林为宗士,其本秩付尚书计其资集,叙从七已下,从八已上官。”
历史官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