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名词

历史典故【却死香】却死香解释,却死香来历出处

历史典故【却死香】却死香解释,却死香来历出处


汉.东方朔《海内十洲记.聚窟洲》:“聚窟洲在西海中申未之地,地方三千里,北接昆仑二十六万里,去东岸二十四万里,上多直仙、灵官,宫第比门,不可胜数,及有狮子、辟邪、凿齿、天鹿长牙铜头铁额之兽。洲上有大山,形似神鸟之象,因名之为‘神鸟山’。山多大树,与枫木相类,而花叶香闻数百里,名为‘反魂树’。扣其树,亦能自作声,声如群牛吼,闻之者皆心震神骇。伐其木根心,于釜中煮,取汁更微火煎如黑饧状,令可丸之,名曰‘惊精香’,或名之为‘震灵丸’,或名之为‘反生香’,或名之为‘震檀香’,或名之为‘人鸟精’,或名之为‘却死香’,一科六名。斯灵物也,香气闻数百里,死者在地,闻香气乃活,不复亡也。”可参阅《太平御览》卷八八六“妖异部”“魂魄”引东方朔《十洲记》。

据东方朔《海内十洲记》说,西海聚窟洲上生长着一种象枫树一样的树,这种树名叫“反魂树”。树的花和叶极香,在数百里之外都可以闻到。如果取树根的木心加水在锅中煮,取汁再用微火熬成糖饴状,然后制成丸,这就是“惊精香”,又叫做“反生香”、“却死香”等等。这种灵丹,香气远闻数百里,人死了,一闻到这种香气,便立刻能够复活。

这些虽然都是无稽之谈,但作为一个古代故事,后以“却死香”、“返生香”、“返魂香”等常用为还魂复活的典故。

唐.李商隐《李义山诗集》卷四《寓怀》诗:“草为回生种,香缘却死薰。”即用此事为典。

清.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七十八回《芙蓉女儿诔》:“洲迷聚窟,何来却死之香?海失灵槎,不获回生之药。”

宋.王禹偁《芍药》诗:“羽客谱传尸解术,仙家重燕返魂香。”

  • 【却死香】: 亦作“却死香”。古代传说的一种香,能使死者复活。海内十洲记·聚窟洲:“﹝却死香﹞香气闻数百里,死者在地,闻香气乃却活,不復亡也;以香薰死人,更加神验。” 唐李商隐 寓怀诗:“草为迴生种,香缘却死薰。”
  • 【却死】: 亦作“却死”。1.避死。史记·鲁仲连邹阳列传:“智者不倍时而弃利,勇士不却死而灭名,忠臣不先身而后君。” 司马贞 索隐:“却死犹避死也。”2.指却死香。详该条。
  • 【香】: 香 xiāng 气味好闻,与“臭”相对:香味

  • 鱼跃鸢飞:

    源见“鸢飞鱼跃”。谓世间生物任性而动,自得其乐。清 魏源〈诗比兴笺〉序:“〔夫子〕与赐 商言诗,切磋绘事,告往知来:是则鱼跃鸢飞,天地间形形色色,莫非诗也。” 见“鸢飞鱼跃”。宋·陆游除宝谟阁待制谢表


    历史典故【却死香】却死香解释,却死香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渡头桃叶】渡头桃叶解释,渡头桃叶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渡头桃叶】渡头桃叶解释,渡头桃叶来历出处 >> 历史典故【渡头桃叶】渡头桃叶解释,渡头桃叶来历出处...

    历史典故【却死香】却死香解释,却死香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行雨梦】行雨梦解释,行雨梦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行雨梦】行雨梦解释,行雨梦来历出处 >> 历史典故【行雨梦】行雨梦解释,行雨梦来历出处...

    历史典故【却死香】却死香解释,却死香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学海无涯】学海无涯解释,学海无涯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学海无涯】学海无涯解释,学海无涯来历出处 >> 历史典故【学海无涯】学海无涯解释,学海无涯来历出处...

    历史典故【却死香】却死香解释,却死香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汤池铁城】汤池铁城解释,汤池铁城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汤池铁城】汤池铁城解释,汤池铁城来历出处 >> 历史典故【汤池铁城】汤池铁城解释,汤池铁城来历出处...

    历史典故【却死香】却死香解释,却死香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磨砻淬砺】磨砻淬砺解释,磨砻淬砺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磨砻淬砺】磨砻淬砺解释,磨砻淬砺来历出处 >> 历史典故【磨砻淬砺】磨砻淬砺解释,磨砻淬砺来历出处...

    历史典故【却死香】却死香解释,却死香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直言正谏】直言正谏解释,直言正谏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直言正谏】直言正谏解释,直言正谏来历出处 >> 历史典故【直言正谏】直言正谏解释,直言正谏来历出处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