犹“胆战心惊”。元.无名氏《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》:“吸力力振动地户天关,唬的我扑扑的胆战心寒。”《英烈传》四二回:“提起朱亮祖三字,便胆战心寒。”亦作“胆颤心寒”。《封神演义》九六回:“半空中一声霹雳,只震得三妖胆颤心寒。”
并列 形容十分害怕。《水浒传》112回:“诸将见李逵等杀了这一阵,众人都胆战心寒,不敢出战。”△多用于心理方面。 →胆战心惊 悬心吊胆 ↔无所畏惧 勇者不惧 大无畏。也作“胆颤心寒”、“胆战心惕”、“胆破心寒”。
拒狼进虎:
见“拒虎进狼”。吕志伊读史感赋:“~岂良谋,亡国图存乎。”
历史典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