亦作永昌郡。北周改南晋郡置,治所在今四川宣汉县东北。一说在今万源县南固军坝。隋开皇三年 (583) 废。按 《隋书》: 西魏置永昌郡,《旧唐书》、《寰宇记》 皆作和昌郡。
洛汭:
在今河南巩义市东北。尚书· 禹贡:导河“东过洛汭”。水曲流曰汭。洛汭,洛水入河处。 又作雒汭。指洛水入古黄河处。在今河南省巩义市境。尚书·禹贡:导河积石,“东过洛汭”,即此。
历史地名亦作永昌郡。北周改南晋郡置,治所在今四川宣汉县东北。一说在今万源县南固军坝。隋开皇三年 (583) 废。按 《隋书》: 西魏置永昌郡,《旧唐书》、《寰宇记》 皆作和昌郡。
洛汭:
在今河南巩义市东北。尚书· 禹贡:导河“东过洛汭”。水曲流曰汭。洛汭,洛水入河处。 又作雒汭。指洛水入古黄河处。在今河南省巩义市境。尚书·禹贡:导河积石,“东过洛汭”,即此。
历史地名历史地名【察哈尔右翼后旗】察哈尔右翼后旗在哪里,察哈尔右翼后旗介绍 >> 历史地名【察哈尔右翼后旗】察哈尔右翼后旗在哪里,察哈尔右翼后旗介绍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