膏:肥肉。粱:细粮。指过惯享乐生活的富家子弟。宋.周煇《清波杂志》卷一○:“故膏粱子弟,学宜加勤,行宜加检,仅得比众人耳。”《三国演义》九二回:“夏侯楙乃膏粱子弟,懦弱无谋。”清.颐琐《黄绣球》一六回:“往往为了学堂里的饭食菲薄,争闹挟制,不说是贪餍肥甘,同那膏粱子弟的习气,反拿了卫生的一片大道理借口生风。”
偏正 旧时指饱食终日,无所用心的富贵人家的子弟。唐·颜师古《〈急就篇注〉叙》:“若夫缙绅秀彦,膏粱子弟,谓之鄙俚,耻于窥涉,遂使博闻之说,废而弗明。”△贬义。用于描写富贵子弟。→纨袴子弟 金枝玉叶 膏粱纨袴 ↔平民百姓 村夫野老。也作“膏粱之子”。
风尘之惊:
见“风尘之警”。清·王闿运振威将军张君墓志铭:“归葬时,东夷有~,廷臣喧嚣,仓黄促成。”
历史典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