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非常高兴振奋。《宋史.司马光传》:“海内之民……欢欣鼓舞,甚若更生。”鲁迅《两地书.序言》:“但一遇到推测天下大事,就不免胡涂得很,所以凡有欢欣鼓舞之词,从现在看起来,大抵成了梦呓了。”亦作“欢忻鼓舞”。清.王夫之《读通鉴论.三国》:“故因名以劝实,因文以全质,而天下欢忻鼓舞于敦实崇质之中。”
并列 形容极其高兴振奋。语本马融《广成颂》:“欢嬉(一作‘欣’)喜乐,鼓舞疆畔,以迎和气,招致休庆。”迟子建《鸭如花》:“它们那欢欣鼓舞的样子,仿佛是与她久别重逢似的。”△褒义。用于形容心情。→欢天喜地 欢欣若狂 ↔愁眉苦脸。 也作“欢忻鼓舞”、“鼓舞欢欣”、“鼓舞欢忻”。
纫佩:
源见“纫兰结佩”。比喻对别人的恩惠或教益铭记于心,如纫佩在身。尺牍中常用“不胜纫佩”,“纫佩无既”。
历史典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