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内蒙古六盟之一。后金崇德至清康熙初,先后设四子部落一旗、茂明安部一旗、乌喇特部三旗、喀尔喀右翼部一旗,共四部六旗,会盟地在乌兰察布(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北红螺谷),故名。隶属于理藩院,并受绥远城将军节制。盟境相当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四子王旗、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全境及武川县一部分, 巴彦诺尔盟之乌拉特前、中、后三旗全境(1958年划归巴彦淖尔盟)及五原县、临河市、杭锦后旗各一部分,包头市及所属固阳县各一部分。清末以来,盟境部分地先后设置武川、五原、包头、固阳、临河等县及设治局。1914年划属绥远特别区。1928年属绥远省。1949年盟府驻四子王府(今四子王旗北查干补力格苏木)。1950年迁驻乌兰花,同年迁驻包头市。1951年迁驻固阳县。1954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。1958年将乌喇特前旗及中后联合旗划归巴彦淖尔盟;将原平地泉行政区所属集宁市及察哈尔左翼前、中、后三旗,丰镇、兴和、卓资、凉城、和林格尔、清水河、武川等县划属本盟,盟府移驻集宁市。
旧盟名。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。清崇德元年(1636年)至康熙初年将蒙古四子部落、茂明安部、乌喇持部和从漠北迁来的喀尔喀中路台吉编成乌拉特前旗、乌拉特中旗、乌拉特后旗、四子王旗、喀尔喀右翼旗(达尔罕旗)、茂明安旗等会盟于乌兰察布(今呼和浩特市北红山口),盟名始此。清雍正后汉族移民渐增,先后置清水河、丰镇、托克托、兴和、陶林、和林格尔、武川七厅,隶归绥道。1912年厅改县。1914年废归绥道,置绥远特别行政区,盟随属。1928年属绥远省。1950年成立乌兰察布自治政府,驻乌兰花镇。同年改为乌兰察布蒙古族自治区,迁驻包头市昆都仑召,属绥远省,1951年迁驻固阳县城。1954年撤销绥远省,划归内蒙古自治区,将乌兰察布蒙古族自治区改为乌兰察布盟。盟行政公署驻固阳县。1957年平地泉地区撤销,所属集宁市及丰镇、兴和、和林格尔、凉城、托克托、清水河、武川、萨拉齐、卓资、武东十县和土默特旗、察哈尔右翼前、中后三旗划入。1958年盟行政公署迁集宁市。同年武东县撤销,乌拉特前旗和乌拉特中后联合旗划归巴彦淖尔盟。1965年土默特旗分设左、右二旗。1969年锡林郭勒盟的二连浩特市、化德县、苏尼特右旗划入。1970年土默特左旗和托克托县划入呼和特市;土默特右旗和固阳县划入包头市。1980年二连浩特市和苏尼特右旗划归锡林郭勒盟。1990年丰镇县改市。1995年和林格尔、清水河二县划归呼和浩特市。1996年武川县划归呼和浩特市,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划归包头市。2003年撤销,改设乌兰察布市。
丹霞镇:
在广东省仁化县南部、锦江中游。面积52平方千米。人口 7000。镇人民政府驻泰湖塘,人口360。以丹霞山得名。1950年属仁化县一区。1958年与董塘、石塘、附城等公社合设丹霞公社。1959年董塘、
历史地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