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禅宗的修习途径和目标。认为人心常为“妄念”覆盖而使佛性不显,若能驱散“妄念”明悟“本心”,即可显见佛性,故称“各自观心,自见本性”(《坛经·般若品》)。后被陆九渊、王守仁等袭用,认为“心” 、“性”、“理”一,只要通过内省工夫即可认识天理。黄宗羲指出:“佛氏明心见性,……离气以求心性,吾不知所明者何心,所见者何性也”(《孟子师说·浩然章》)。
辽史拾遗:
书名。清厉鹗撰。二十四卷。作者以元修辽史缺略太甚,乃博采旁搜,征引书籍三百余种,或注或补,于乾隆八年1743告成。本纪则摘录原文为纲,补注皆低格于下;志、传、国语解契丹语释义,旧有者标其名目,补缀事
历史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