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ujin

亦名俞儿舞。古代巴人军前舞。周武王伐纣,巴师以军前歌舞助阵。刘邦为汉王时,以賨人(巴人)为前锋攻关中,喜其阵中舞勇武动人,足励士气,命乐府习演,始为宫廷舞乐。因賨人居巴郡渝水边(今重庆及四川境内),故名。用鼓伴奏,舞曲有“矛渝本歌曲”、“安弩渝本歌曲”等。三国魏改名“昭武舞”。晋改为“宣烈舞”,皆用于祭祀的武舞。南朝梁复名“巴俞舞”。唐时尚列其名目于清平乐中,存矛俞、弩渝、安台、行辞等曲四篇。秦汉至清,土家族先民仍习擅此舞。
【巴渝舞】: 古代 巴渝 地区民间武舞。 周 初传入中原,被采用为军队乐舞。后汉书·南蛮传:“至 高祖 为 汉王 ,发 夷 人还伐 三秦 。 秦 地既定,乃遣还 巴中 ……俗喜歌舞, 高祖 观之,曰:‘此 武王 伐 紂 之歌也。’乃命乐人习之,所谓巴渝舞也。” 魏晋 后 王粲 、 傅玄 等人人有拟作。自 汉 至 唐 ,为庙堂舞中武舞之一。 魏 更名“昭武舞”, 晋 更名“宣武舞”, 梁 恢复原称。 隋文
【巴渝】: 1. 巴渝 , 蜀 古地名。用以借指巴渝舞。 汉司马相如 上林赋:“ 巴渝宋蔡 , 淮南 干遮, 文成 、 颠 歌,族居递奏,金鼓迭起,鏗鎗闛鞈,洞心骇耳。”汉书·司马相如传上作“巴俞”。 颜师古 注:“ 巴俞 之人刚勇好舞,初 高祖 用之,克平 三秦 ,美其功力,后使乐府习之,因名巴俞舞也。”参见“ 巴渝舞 ”。2.古曲调名。即巴渝歌。 唐虞世南 门有车马客诗:“危弦
【舞】: 舞 wǔ 按一定的节奏转动身体表演各种姿势:舞蹈
申屠致远:
?—1298 元东平寿张今山东梁山西北人,字大用。元军南下灭金时,从军为经略司知事。至元七年1270,为东平学官。官至太常太祝兼奉礼郎。二十年,出任江南行台监察御史。成宗时为淮西江北道肃政廉访司事。著
历史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