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源相同而结果不同。或指根本上相同但细枝末节上不同。三国魏.曹丕《典论.论文》:“夫文,本同而末异。”晋.卢谌《赠刘琨一首并书》:“盖本同末异,杨朱兴哀;始素终玄,墨翟垂涕。”《新唐书.吕才传》:“且黄帝时独姬姜数姓耳,后世赐族者寝多……至因官命氏,因邑赐族,本同末异,叵为配宫商哉。”
并列 ①开头或根源一样而末后或结果不同。《新唐书·吕才传》:“且黄帝时独姬姜数姓耳,后世赐族者浸多……至因官命氏,因邑赐族,本同末异,叵为配宫商哉。”△多用于情状方面。②根本上一样,末节上不同。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勉学》:“校定书籍,亦何容易……或彼以为非,此以为是;或本同末异;或两文皆欠,不可偏信一隅也。”△多用于情状方面。
藏器待时:
易.系辞下:“君子藏器于身,待时而动。”后因以“藏器待时”比喻怀才以待施展的时机。宋 苏轼乞擢用程遵彦状:“而端静之士,虽有过人之行,应务之才,又皆藏器待时,耻以自献,朝廷莫得而知之。” 连动 器,用
历史典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