缛:繁多。文、节:仪式,礼节。繁琐的仪式和礼节。也比喻琐碎多余的规定。梁启超《教育应用的道德公准》:“便是因为繁文缛节,条目太多,所以往往不能自圆其说。”鲁迅《坟.看镜有感》:“不知道南宋比现今如何,但对外敌,却明明已经称臣,惟独在国内特多繁文缛节以及唠叨的碎话。”亦作“繁文末节”。宋.苏轼《上圆丘合祭六议札子》:“议者必又曰:省去繁文末节,则一岁可以再郊。”亦作“繁文缛礼”。唐.元稹《王永可太常博士制》:“朕明年有事于南郊,谒清宫,朝太庙,繁文缛礼,予心懵然。”
并列 文,仪式。缛,繁多。节,礼节。烦琐多余的仪式或礼节。也比喻其他烦琐多余的事项。语出清·魏源《治篇十一》:“以繁文缛节为足黼太平。”陆文夫《美食家》:“朱自治的此种运动时间也不太长,大体上不超过半个钟头。然后便在卧榻上躺下,开始那一整套的繁文缛节,什么捏脚、拿筋、敲膀、捶腿。”△贬义。多用于书面,表示多余的礼节。→繁礼多仪 虚文缛节 ↔因陋就简 省繁从简 删繁就简。也作“烦文缛礼”、“繁文缛礼”、“繁文末节”。
等闲人物:
等闲:寻常,一般。无足轻重的寻常人。三国演义第六十一回:“(曹)操还营自思:‘孙权非等闲人物……’于是心中有退兵之意。”也作 ① 【等闲之辈】。同书第一百一十五回:“魏有邓艾,足智多谋,非等闲之辈。”
历史典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