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论语.八佾》:“王孙贾问曰:‘与其媚于奥,宁媚于灶,何谓也?’子曰:‘不然。获罪于天,无所祷也。’”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:“奥,内也,以喻近臣;灶以喻执政。”邢昺疏:“天以喻君,获犹得也。我道之行否由于时君,无求于众臣。如得罪于天,无所祷于众神。”后因以“媚灶”为阿附权贵之典。汉 崔寔《政论》:“长吏或实清廉,心平行洁,内省不疚,不肯媚灶。”
清风高节:
比喻人品格纯洁,节操高尚。唐 牟融题赵支诗:“我有清风高节在,知君不负岁寒交。”清 戴名世〈梅文常稿〉序:“其士大夫多崇礼让,敦实行,以清风高节,砥砺末俗。”亦作“清风峻节”。清 陈确上闵辰生先生书:
历史典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