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隋大业四年(608)开凿。《隋书·炀帝纪》:“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,引沁水南达于河,北通涿郡(治所在蓟县,今北京城西南)。”长二千余里。故道自今河南武陟县沁水东岸至卫辉市一段用沁水支流, 即今孟姜女河;自卫辉市至天津市一段,用清水下接淇水(即白沟)、屯氏河、清河,略同今卫河(自内黄至武城在卫河西, 自武城至德州在卫河东); 自天津至涿郡故城一段,用沽水上接桑干水,即今武清以下的白河与武清以上至北京市西南郊的永定河故道。涿郡附近一段不久即堙废。自今天津以南,唐后即专以清、淇二水为源,与沁水隔绝,北宋后通称御河。金、元以来屡经改道,至明称卫河,经流与今相同。
②在今河北霸州市东。《宋史·河渠志五》:“东起乾宁军,西信安军永济渠为一水,西合鹅巢淀、陈人淀、燕丹淀、大光淀、孟宗淀为一水,衡广一百二十里,纵三十里或五十里,其深丈余或六尺。”即此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霸州:永济渠“今皆废”。
③在今河北新乐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4新乐县:“永济渠在县东。《旧志》:唐咸亨中,魏州刺史李灵龟开此以通新市, 百姓利之。今涸。”
隋大业四年(608年)凿。《隋书·炀帝纪》:“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。”自今河南省武陟县南引沁水向东北流,经新乡、卫辉、滑县、内黄诸市县,至河北省魏县;复东北经大名、馆陶等县及山东省临清市、德州市,再经河北省吴桥、东光、泊头、沧县、沧州、青县等市县以抵天津市;又折而西北,经廊坊市达于北京市。全程多利用自然河道,长二千余里。自天津市西北渠段不久即废;天津市以南,唐以后改以清、淇二水为源,不再引自沁水。北宋后通称御河。金、元以来屡经改道,至明称卫河,径流同今。
舞凤镇:
在南充市顺庆区南部。面积18平方千米。人口2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舞凤,人口2390。以境内舞凤山得名。1950年设舞凤乡,属南充市。1958年改公社。1984年复改乡。1993年改属顺庆区,1994
历史地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