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名词

历史典故【姗姗来迟】姗姗来迟解释,姗姗来迟来历出处

历史典故【姗姗来迟】姗姗来迟解释,姗姗来迟来历出处


《汉书.李夫人传》:“上(即汉武帝刘彻)思念李夫人(李延年妹,参见“倾国倾城”)不已,方士齐人少翁言能致其神。乃夜张灯烛,设帷帐,陈酒肉,而令上居他帐,遥望见好女如李夫人之貌,还幄坐而步。又不得就视,上愈益相思悲感,为作诗曰:‘是邪,非邪?立而望之,偏何姗姗其来迟!’令乐府诸音家絃歌之。”

汉武帝所作歌中“姗姗来迟”包含着对已故李夫人的思念与伤悼之情。

后常以“姗姗来迟”形容女子从容缓步的姿态,又可借以揶揄人迟到。唐.罗虬《比红儿诗》:“通宵甲帐(古时帐以甲乙编次,故有甲帐乙帐之称。据《北堂书钞》卷一三二录《汉武故事》说:“上以琉璃珠玉、明月夜光杂错天下珍宝为甲帐,次为乙帐。甲帐以居神,乙以自居。”)散香尘,汉帝精神礼百神。若见红儿醉中态,也应休忆李夫人。”(《香艳丛书》第三集)


述补 姗姗,走路缓慢从容样。形容走路慢腾腾,来晚了。语本《汉书·孝武李夫人传》:“立而望之,偏何姗姗其来迟。”刘心武《钟鼓楼》6章:“薛大娘和薛师傅出于面子也不当众盘问薛纪徽为何姗姗来迟。”△用于人的行动慢和时令迟。也作“姗姗而来”、“姗姗其来”、“珊珊来迟”、“跚跚来迟”。

  • 【姗姗】:走路从容,不紧不慢的样子她终于姗姗来迟
  • 【来迟】: 汉武帝 为 李夫人 所作诗中之辞。 李夫人 少而夭卒, 汉武帝 思念不已。方士 少翁 言能致其神。令帝居帐,遥望见好女如 李夫人 之貌。帝益悲感,为作诗曰:“是邪,非邪?立而望之,偏何姗姗其来迟。”见汉书·外戚传上·孝武李夫人。 南朝梁刘勰 文心雕龙·乐府:“观 高祖 之咏大风, 孝武 之叹‘来迟’,歌童被声,莫敢不协。”

  • 画蛇足:

    同“画蛇添足”。后汉书.袁绍传:“何意凶臣郭图,妄画蛇足,曲辞谄媚,交乱懿亲。”宋 苏轼与叶淳老侯敦夫张秉道同相视新河秉道有诗次韵之一:“老病思归直暂寓,功名如幻终何得。从来自笑画蛇足,此事何殊食鸡肋


    历史典故【姗姗来迟】姗姗来迟解释,姗姗来迟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】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解释,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】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解释,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来历出处 >> 历史典故【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】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解释,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来历出处...

    历史典故【姗姗来迟】姗姗来迟解释,姗姗来迟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口口声声】口口声声解释,口口声声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口口声声】口口声声解释,口口声声来历出处 >> 历史典故【口口声声】口口声声解释,口口声声来历出处...

    历史典故【姗姗来迟】姗姗来迟解释,姗姗来迟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以求一逞】以求一逞解释,以求一逞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以求一逞】以求一逞解释,以求一逞来历出处 >> 历史典故【以求一逞】以求一逞解释,以求一逞来历出处...

    历史典故【姗姗来迟】姗姗来迟解释,姗姗来迟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立马章台】立马章台解释,立马章台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立马章台】立马章台解释,立马章台来历出处 >> 历史典故【立马章台】立马章台解释,立马章台来历出处...

    历史典故【姗姗来迟】姗姗来迟解释,姗姗来迟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上下之手】上下之手解释,上下之手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上下之手】上下之手解释,上下之手来历出处 >> 历史典故【上下之手】上下之手解释,上下之手来历出处...

    历史典故【姗姗来迟】姗姗来迟解释,姗姗来迟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暮为行雨】暮为行雨解释,暮为行雨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暮为行雨】暮为行雨解释,暮为行雨来历出处 >> 历史典故【暮为行雨】暮为行雨解释,暮为行雨来历出处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