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今河南洛阳市东汉、晋故城东二十里(汉里),今偃师市西。东汉置鸿池丞一人主之(《续汉书·百官志》)。《后汉书·安帝纪》:永初三年(109)三月,京师大饥,“诏以鸿池假与贫民”;《桓帝纪》:元嘉三年(153)三月“幸鸿池”;皆即此。《水经·谷水注》:谷水自洛阳城东南“东注鸿池陂。池东西千步,南北千一百步,四周有塘,池中又有东西横塘,水流径通”。北魏时亦作洪池。久堙。
引浊填淤:
又称淤灌、淤溉。利用高含沙水流灌溉土地的方法。战国时兴修的郑国渠、漳水十二渠、白渠等就已采用“用注填淤之水,溉泽卤之地”,在灌溉的同时利用淤泥压碱和肥田,取得“且溉且粪”的效果。战国以后历代均有为之
历史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