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ujin

《宋书.桂阳王传》:“乐毅归赵,不忍谋燕;况孤子礼则君臣,恩犹父子者乎。所以枕戈泣血,祇以兄弟之仇尔。”枕戈:头枕兵器。泣血:哭得眼里流出血来。形容极度哀伤,枕戈而泣,眼中流血。后因以“枕戈泣血”为时刻准备杀敌报仇雪恨的典故。清.黄宗羲《子刘子行状下》:“君父变出非常,公专阃外,义当枕戈泣血,以激同仇。”
并列 枕着兵器,哭泣见血。形容十分悲愤,急待杀敌以报仇雪恨。《晋书·桓温传》:“枕戈泣血,志在复仇。”△褒义。多用于描写士气激昂方面。→枕戈饮血
【枕戈】: 1.枕着武器。戈,泛指武器。谓杀敌报国,志坚情切。 唐杜甫 壮游诗:“枕戈忆 勾践 ,渡 浙 想 秦皇 。” 元郑元祐 送萧万户还蜀诗之二:“跃马莫矜横槊赋,闻鷄不道枕戈眠。” 清方文 舟过芜湖寄怀沉昆铜诗之二:“四海倏披髮,中原谁枕戈。”参见“ 枕戈待旦 ”。2.枕着武器。戈,泛指武器。谓为父母报仇情殷志切。 唐柳宗元 驳复仇议:“而 元庆 能以戴天为大耻,枕戈为得礼。”唐律疏义
【泣血】: 1.无声痛哭,泪如血涌。一说,泪尽血出。形容极度悲伤。易·屯:“乘马班如,泣血涟如。” 宋欧阳修 皇祐四年与韩忠献王书:“某叩头泣血,罪逆哀苦,无所告诉。” 李大钊 警告6*全6*国父老书:“愿我国民,从兹勿忘此弥天之耻辱可耳。泣血陈辞,不知所云。”2.指因极度悲痛而无声哭泣时流出的眼泪。晋书·王敦传:“闻之惶惑,精神飞散,不觉胸臆摧破,泣血横流。”
子卿白首:
源见“苏武节”。指久困匈奴的苏武黑发尽白。亦比喻谪居荒远边地的老臣。宋 苏轼和陶答庞参军之五:“子卿白首,当还西京;辽东万里,亦归管宁。”
历史典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