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名词

历史典故【不食周粟】不食周粟解释,不食周粟来历出处

历史典故【不食周粟】不食周粟解释,不食周粟来历出处


粟(sù速):小米。泛指粮食。此典指伯夷、叔齐在周武王战灭商纣王后,不吃周朝粮食。后以此典比喻忠诚坚定,有气节。殷朝末年,有个孤竹国(今河北卢龙县东)。国君有几个儿子,大子叫伯夷,小子叫叔齐。孤竹君去世,按遗嘱应立叔齐为国君,但叔齐不肯,坚持把君位让给哥哥伯夷,而伯夷遵父命要弟弟叔齐继位,兄弟两人互相推让。结果两人都没有继承君位,先后都逃走了。他们投奔西部地区一个诸侯国首领周伯昌(周文王姬昌)。当伯夷、叔齐赶到那里,姬昌已去世,他儿子姬发(即周武王)即位,正准备出兵讨伐商纣。伯夷、叔齐拦马劝谏,可是姬发讨纣主意已定,坚持发兵东征,周武王平定商纣祸乱,天下都归顺周朝。可是伯夷、叔齐却认为那是可耻的,他们坚持气节,不吃周朝之粮食,隐居在首阳山(今山西永济县南)。此典又作:“周粟不顾”。

【出典】:

《史记》卷61《伯夷列传》2123页:“武王已平殷乱,天下宗周(以周朝王室为宗主),而伯夷,叔齐耻之,义(坚持气节)不食周粟,隐于首阳山。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李白《送张秀才从军》:“周粟犹不顾,齐珪安肯分。” 鲁迅《故事新编·采薇》:“这是沿路讨来的残饭,因为两人曾经议定‘不食周粟’,只好进了首阳山之后开始实行,所以当晚把它吃完,从明天起,就要坚守主义,绝不通融了。”


述宾 粟,谷类。伯夷、叔齐于商亡后不吃周朝的粮食。比喻不事二主,从一而终。《史记·伯夷列传》:“武王已平殷乱,天下宗周,而伯夷、叔齐耻之,义不食周粟,隐于首阳山,采薇而食之。”△多用于人的操节方面。

  • 【不食】: 1.不吃。论语·卫灵公:“吾尝终日不食。”史记·魏其武安侯列传:“太后怒,不食。”2.指不食之地。 唐柳宗元 连州司马凌君权厝志:“是州之南,有大冈不食,吾甚乐焉,子其以是葬吾。”详“ 不食之地 ”。
  • 【周粟】: 周 代的禄食。史记·伯夷列传:“天下宗 周 ,而 伯夷 、 叔齐 耻之,义不食 周 粟,隐於 首阳山 ,采薇而食之。”后多指有气节者所不能接受的新朝的俸禄。 唐李白 送张秀才从军诗:“ 周 粟犹不顾, 齐 珪安肯分?” 五代詹敦仁 劝王氏入贡宠予以官作辞命篇:“ 周 粟纵荣寧忍食, 葛 庐频顾谩劳思。” 康有为 强学会序:“哭 秦 庭而无路,餐 周 粟而匪甘。”

  • 遗风余象:

    前代遗留下来的风俗和法式。宋 司马光投壶新格:“古者壶矢之制,揖让之容,今虽阙焉,然其遗风余象犹仿佛也。” 并列 前代留下的习俗和法度。宋·司马光投壶新格:“古者壶矢之制,揖让之容,今虽阙焉,然其~犹


    历史典故【不食周粟】不食周粟解释,不食周粟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水因地而制流】水因地而制流解释,水因地而制流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水因地而制流】水因地而制流解释,水因地而制流来历出处 >> 历史典故【水因地而制流】水因地而制流解释,水因地而制流来历出处...

    历史典故【不食周粟】不食周粟解释,不食周粟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避其锐气击其惰归】避其锐气击其惰归解释,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避其锐气击其惰归】避其锐气击其惰归解释,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来历出处 >> 历史典故【避其锐气击其惰归】避其锐气击其惰归解释,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来历出处...

    历史典故【不食周粟】不食周粟解释,不食周粟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万变不离其宗】万变不离其宗解释,万变不离其宗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万变不离其宗】万变不离其宗解释,万变不离其宗来历出处 >> 历史典故【万变不离其宗】万变不离其宗解释,万变不离其宗来历出处...

    历史典故【不食周粟】不食周粟解释,不食周粟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闭阁思过】闭阁思过解释,闭阁思过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闭阁思过】闭阁思过解释,闭阁思过来历出处 >> 历史典故【闭阁思过】闭阁思过解释,闭阁思过来历出处...

    历史典故【不食周粟】不食周粟解释,不食周粟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俞琴禁鸣】俞琴禁鸣解释,俞琴禁鸣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俞琴禁鸣】俞琴禁鸣解释,俞琴禁鸣来历出处 >> 历史典故【俞琴禁鸣】俞琴禁鸣解释,俞琴禁鸣来历出处...

    历史典故【不食周粟】不食周粟解释,不食周粟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一齐二整】一齐二整解释,一齐二整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一齐二整】一齐二整解释,一齐二整来历出处 >> 历史典故【一齐二整】一齐二整解释,一齐二整来历出处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