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名词

历史典故【首尾相应】首尾相应解释,首尾相应来历出处

历史典故【首尾相应】首尾相应解释,首尾相应来历出处


首尾:即前后。原指作战部队紧密配合,互相接应。后泛指前后互相呼应。出自唐末五代人杜洪、钟传的事迹。杜洪,原为鄂州(今湖北武汉)伶(líng玲)人(即戏剧演员)。钟传,洪州高安(今江西高安)人,原为豫章地区的低级武吏。在唐末藩镇混战中,二人分别纠集了自己的势力。中和二年(883年)钟传逐走江西观察使高茂卿,占领了洪州,被唐僖宗任命为镇南节度使。光启二年(886年)杜洪也乘虚进入鄂州,自称节度留后,也被唐僖宗拜为节度使。后来二人都遭到了杨行密的袭击。为了摆脱杨行密,他们便互相协同,首尾相应,并同时向朱温求救。后来在朱温的帮助下,大败杨行密。

【出典】:

《旧五代史》卷17《梁书十七·杜洪传》231页:“及为杨行密所攻,洪、传首尾相应,皆遣求援于太祖,太祖遣朱友恭赴之,大破淮寇于武昌,二镇稍宁。”

【例句】:

宋·洪迈《容斋五笔·绝句诗不贯穿》:“永嘉士人薛韶喜论诗,尝立一说云:‘老杜近体律诗精深妥帖,虽多至百韵,亦首尾相应,如常山之蛇,无间断龃龉处。’” 元末明初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84回:“可将队伍摆为长蛇之势,首尾相应,循环无端,如此则不愁地理生疏。” 清·张廷玉等撰《明史·刘应节传》:“如其不然,集兵三十万,分屯列戍,使首尾相应,此百年之利也。”


主谓 ①作战时军队间紧密配合互相支援。语本《孙子·九地》:“故善用兵者,譬如率然;率然者,常山之蛇也。击其首则尾至,击其尾则首至,击其中则首尾俱至。”《明史·刘应节传》:“集兵三十万,分屯列戍,使首尾相应,此百年之利也。”△多用于描述战事方面。 →首尾相救 ↔声东击西②诗文前后关联,互相呼应。宋·洪迈《容斋五笔·绝句诗不贯穿》:“老杜近体诗,精深妥帖,虽多至百韵,亦首尾相应,如常山之蛇,无间断龃龉处。”△褒义。多用于称赞诗文的结构严谨。→前后照应 ↔虎头蛇尾。 也作“首尾相赴”、“首尾相援”。

  • 【首尾】: 1 ∶事情的开头和结尾,事物的前面和后面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。--明· 魏学洢核舟记2 ∶事情从开始到结束首尾历时三年3 ∶勾结;有某种关系共相首尾原来县吏是与西门庆有首尾的。--水浒传4 也指男女私情你既与那妇人没甚首尾,却如何与他同行同宿。--京本通俗小说·错斩崔宁5 ∶真实情况谁知他贼人胆虚,只
  • 【相应】: 1 ∶相宜,应该随着工业的发展,对环境保护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2 ∶彼此相当的或互补的;交互,互惠商定彼此都给对方公民以相应的权利

  • 东阁:

    汉.班固汉书.公孙弘传:“时上方兴功业,娄(屡)举贤良。弘自见为举首,起徒步,数年至宰相封侯,于是起客馆,开东阁以延贤人,与参谋议。”颜师古注:“閤者,小门也,东西开之,避当庭门而引宾客,以别于掾史官


    历史典故【首尾相应】首尾相应解释,首尾相应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蛮府参军】蛮府参军解释,蛮府参军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蛮府参军】蛮府参军解释,蛮府参军来历出处 >> 历史典故【蛮府参军】蛮府参军解释,蛮府参军来历出处...

    历史典故【首尾相应】首尾相应解释,首尾相应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废然思返】废然思返解释,废然思返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废然思返】废然思返解释,废然思返来历出处 >> 历史典故【废然思返】废然思返解释,废然思返来历出处...

    历史典故【首尾相应】首尾相应解释,首尾相应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相辅而行】相辅而行解释,相辅而行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相辅而行】相辅而行解释,相辅而行来历出处 >> 历史典故【相辅而行】相辅而行解释,相辅而行来历出处...

    历史典故【首尾相应】首尾相应解释,首尾相应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夸父渴】夸父渴解释,夸父渴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夸父渴】夸父渴解释,夸父渴来历出处 >> 历史典故【夸父渴】夸父渴解释,夸父渴来历出处...

    历史典故【首尾相应】首尾相应解释,首尾相应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尝鼋】尝鼋解释,尝鼋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尝鼋】尝鼋解释,尝鼋来历出处 >> 历史典故【尝鼋】尝鼋解释,尝鼋来历出处...

    历史典故【首尾相应】首尾相应解释,首尾相应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埋轮之志】埋轮之志解释,埋轮之志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埋轮之志】埋轮之志解释,埋轮之志来历出处 >> 历史典故【埋轮之志】埋轮之志解释,埋轮之志来历出处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