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代农田耕作方法。由武帝时搜粟都尉赵过总结并推广于北方旱作地区。因同一地块上作物种植位置隔年代换,故名。据《汉书·食货志》,其法是将耕地分成甽和垅,一亩三甽,甽垅相间,甽宽一尺,深一尺,垅亦宽一尺。种植时,先将种子播在甽中。待幼苗成长,每次中耕锄草时将垅上的土同草一起逐次锄入甽中,培壅苗根,甽垅逐渐相齐,使作物根深叶茂,利于生长。第二年种植时甽垅位置互换,以恢复地力。此法先行于三辅地区。据载每汉亩(约合今0.7市亩)一般可增产粟一斛(约合今13.5公斤)以上,多者可增产两斛。后推广到河东、弘农、西北边郡乃至居延等地,均取得良好效果。
凤池历:
历歷 书名。作者不详。二卷。记述唐代名臣长孙无忌历官始末及其家世后裔。已佚。资治通鉴考异有征引。
历史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