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渠名。在唐河北道瀛州河间(今属河北)。(1)在县西北百里。贞观二十一年(647)刺史朱潭开。(2)在县西南五里。开元二十五年(737)刺史卢晖开,自束城、平舒引滹沱水东流入淇水,以通漕运,并溉田五百余顷。
潼川府路:
北宋重和元年1118改梓州路置。治潼川府。辖境约当今四川嘉陵江下游,涪江中、下游,沱江中、下游和筠连县以北、合江县以西地区。蒙古废。
历史知识水渠名。在唐河北道瀛州河间(今属河北)。(1)在县西北百里。贞观二十一年(647)刺史朱潭开。(2)在县西南五里。开元二十五年(737)刺史卢晖开,自束城、平舒引滹沱水东流入淇水,以通漕运,并溉田五百余顷。
潼川府路:
北宋重和元年1118改梓州路置。治潼川府。辖境约当今四川嘉陵江下游,涪江中、下游,沱江中、下游和筠连县以北、合江县以西地区。蒙古废。
历史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