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道路名。北魏筑,以道出灵丘县,故名。北起今山西大同市,南越恒山,灵丘县以下沿唐河谷道出太行山,南抵河北定州市,为当时山西高原北部通向华北平原的交通要道。《魏书·太祖纪》:天兴元年(398),“发卒万人治直道, 自望都铁关凿恒岭至代(指平城,今山西大同市东北)五百余里”。太和六年(482),又“发州郡五万人治灵丘道”。即此。唐称为飞狐道。
山西高原北部与河北平原间交通要道。《魏书·高祖纪》:北魏太和六年(482年),“发州郡五万人,治灵丘道”。即此。因道出灵丘县(今属山西),故名。北起平城县,南越恒山,东南由灵丘县以下,循今唐河谷道出太行山南抵中山郡(治今河北定州市)。
跋布川:
即 通典 之疋播城。在今西藏琼结县。7世纪时吐蕃迁居逻些以前的旧部。迁都后仍为赞普夏令牙帐所在。新唐书·吐蕃传: “其赞普居跋布川”,即此。 又译拔布海、匹播城,又称勃令驿。在今西藏自治区琼结县。公
历史地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