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汉太始二年(前95)赵中大夫白公建议开凿,故名。在郑国渠南,自池阳谷口(今陕西泾阳县西北)引泾水东南流,经今三原县及临潼县属栎阳镇北,至今渭南县境下邽镇南注入渭水。长二百里,溉田四千五百余顷。渠成,民得其利,歌云:“田于何所,池阳谷口。郑国在前,白渠起后。举臿成云,决渠为雨。泾水一石,其泥数斗。且溉且粪,长我禾黍。衣食京师,亿万之口。”(《汉书·沟洫志》)唐时渠分为三:北支称太白渠,下游仍至今下邽镇南注入渭河;中支称中白渠,自今泾阳县北分太白渠,东南经今高陵县北,东入今临潼县界注入沮水;南支称南白渠,自今高陵县北分中白渠,东南入于渭河,总称三白渠。宋、元以后,渠口渐废。其上游屡有修改,如北宋丰利渠,元御史渠,明广惠渠、通济渠,清龙洞渠,而下游基本仍旧。清末渠身缺漏,灌田仅二百顷。1930年以后改筑为泾惠渠。
子贡:
前520—? 春秋时卫国人,姓端木,名赐,字子贡。列于孔门言语之科,善辞令。经商于曹、鲁间,富累千金。历仕鲁、卫,出使各国时与诸侯分庭抗礼。曾为鲁游说齐、吴、越、晋等国,促使吴伐齐救鲁。自谓“我不欲人
历史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