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左传.宣公十二年》载:鲁宣公十二年春,楚庄王发兵包围进攻郑国,因郑、晋有盟,郑便向晋告急求援。可是晋军六月赶到黄河边时,郑国已经投降。晋三军统帅中军将荀林父想回师,中军佐先縠却坚决主张渡河击楚,于是他率中军之一部,渡过黄河。荀林父迫不得已,采纳韩厥的建议,为援救先縠,只得督师渡河,驻军在敖、鄗两山之间。由于楚军在邲突袭晋军,晋中下两军被击败。士会率领的上军因事先有准备,在敖、鄗之间七处设下伏兵,故不败。晋中下两军被击败后,仓惶渡河,中军大夫赵婴齐早有逃跑准备,预先使他的部下在黄河边准备了舟船,故他所率一部先行渡河而云。楚兵追来,中军大部和下军官兵争相渡河逃命,乱作一团。“桓子(即荀林父)不知所为,鼓于军中曰:‘先济者有赏!’中军、下军争舟,舟中之指可掬也。”
掬,两手合捧。指可掬,是形容军士扒住船舷争渡被砍掉的断指之多。后因以“掬指”、“骸爨”形容战争的残酷和惨败的局势。
唐.李白《南奔书怀》诗:“舟中指可掬,城上骸争爨。”
式好之情:
诗经•小雅·斯干:“兄及弟矣,式相好矣,无相犹矣。”
历史典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