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说龙喉下有逆鳞径尺,有触之必怒而杀6*人。常以喻弱者触怒强者或臣下触犯君主等。语出《战国策.燕策三》:“秦地遍天下,威胁韩、魏、赵氏,则易水以北,未有所定也,奈何以见陵之怨,欲批其逆鳞哉?”。宋 陈亮《谢张侍御启》:“伏念亮脱身虎口,久矣讳穷;批逆龙鳞,期于合理。庶几一割之有用,安能百炼而愈刚!”
述宾 传说龙喉下有逆鳞径尺,有触之必怒而杀6*人。常用以比喻弱者触怒强者或臣下触犯君主等。语本《战国策·燕策三》:“秦地遍天下,威胁韩、魏、赵氏,则易水以北,未有所定也,奈何以见陵之怨,欲批其逆鳞哉?”宋·陈亮《谢张侍御启》:“批逆龙鳞,期于合理。”△褒义。多用于人事关系方面 →以下犯上 ↔溜须拍马。也作“批其逆鳞”。
人琴:
同“人琴俱亡”。唐 刘禹锡和重题:“人琴久寂寞,烟月若平生。一泛钓璜处,再吟锵玉声。”清 尤侗哭宋畴三诗:“吾辈情所钟,人琴馀歔欷!”
历史典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