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作棐。春秋郑地。在今河南新郑市东北二十五里。《春秋》: 宣公元年 (前608),“宋公、陈侯、卫侯、曹伯会晋师于棐林,伐郑”。杜注: “郑地。荥阳宛陵县东南有林乡。”
古邑名。又作棐、斐。春秋郑邑。在今河南省尉氏县西。《左传》宣公元年(前602年):“宋公、陈侯、卫侯、曹伯会晋师于棐林。”即此。
金泉山:
在今山东平度市东南三十五里。魏书·地形志: 长广县有金泉山。寰宇记 卷20胶水县:金泉山 “其山出桔梗及防风”。
历史地名又作棐。春秋郑地。在今河南新郑市东北二十五里。《春秋》: 宣公元年 (前608),“宋公、陈侯、卫侯、曹伯会晋师于棐林,伐郑”。杜注: “郑地。荥阳宛陵县东南有林乡。”
古邑名。又作棐、斐。春秋郑邑。在今河南省尉氏县西。《左传》宣公元年(前602年):“宋公、陈侯、卫侯、曹伯会晋师于棐林。”即此。
金泉山:
在今山东平度市东南三十五里。魏书·地形志: 长广县有金泉山。寰宇记 卷20胶水县:金泉山 “其山出桔梗及防风”。
历史地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