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名。西周至战国已置,掌君主宗室亲族事务。秦、汉列位九卿,秩中二千石,例由宗室担任,管理皇族外戚事务,掌其名籍,分别嫡庶亲疏,编纂世系谱牒,参与审理诸侯王犯法案件。凡宗室亲贵有罪,须向其先请,方得处治。有丞,属官有都司空令丞、内官长丞及诸公主官属。平帝元始四年(4)改名宗伯,新莽时并入秩宗(太常),东汉复旧。三国沿置。魏多任皇族,或亦暂以他姓代理,有丞,属官有公主官属、行夜督郎等,三品。西晋兼用外姓,又领太医令史、司牧掾等,三品,或尊称宗正卿、大宗正。东晋、南朝省,其职属太常,有事则权置兼官。梁、陈复置,定名宗正卿。北朝定名大宗正,官署名大宗正寺。隋、唐以来,官署移宗正寺,长官称宗正卿。辽、金、元又有大惕隐司、大宗正6*府、大睦亲府等称。明清其官署称宗人府,次官有左、右宗正,地位极高,明初正一品,并以亲王领之。后不备官,其职移归礼部。万历间,诸王府亦置宗正。清代宗人府左、右宗正皆由贝勒、贝子兼摄。
大魏:
即“冉魏”。
历史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