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汉元鼎六年 (前111) 置,属合浦郡。治所在今广东徐闻县南。梁模 《广东壮语地名初探》(载 《广东省地名工作通讯》 总37期) 云: 徐闻为壮语,“徐” 意为村,闻即 “汶” 字音 (今两广称泉水为汶水),故 “徐闻” 意为泉水村。三国吴为朱崖郡治。南齐改为齐康县。唐贞观二年 (628) 改隋康县为徐闻县,属雷州。北宋开宝五年 (972) 废。南宋乾道七年 (1171) 复置,仍属雷州。元属雷州路,至元二十八年 (1291) 迁今徐闻县。明属雷州府,天顺六年 (1462) 移治今徐闻县东南海安镇,弘治十四年(1501) 又移治今徐闻县。民国初属广东高雷道。1920年直属广东省。
在广东省西南部,雷州半岛南端。属湛江市。面积1393.9平方千米。人口68万。辖13镇、5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徐城镇。徐闻之名来自古僮人的集居地,为壮语地名,徐意为“村”,闻即“汶”字音(今两广的广大地方称泉水为汶水),故徐闻意为“泉水村”。西汉置徐闻县,属合浦郡(县治今讨网村)。南朝齐改齐康县,为齐康郡治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改为隋康县,属合州。大业三年(607年)改属合浦郡。唐贞观二年(628年)改隋康县为徐闻县,迁治麻鞋村,属东合州,后州名改雷州。北宋开宝五年(972年)县废,置时邑乡,属海康县。南宋乾道七年(1171年)复徐闻县。元属雷州路,至元二十八年(1291年)县治今址。明天顺六年(1462年)治迁海安,弘治十四年(1501年)复迁今址。明、清属雷州府。1914年属高雷道。1920年属广东省。1949年属南路专区,1950年属高雷专区,1952年属粤西行政区,1956年属湛江专区。1959年撤销,与海康县南渡河以南改置雷南县。1960年复徐闻县。1970年属湛江地区,1983年属湛江市。三面环海,为玄武岩台地。北部石板岭海拔245米,为全县最高点。河流短小。属北热带湿润气候。有种植热带作物为主的国营农林场(所)8个,产橡胶、胡椒、剑麻。农产甘蔗、菠萝、良姜。沿海有珍珠养殖场、盐场和渔港。工业以制糖、制盐、食品及农机修造为主。海安港是大陆沟通海南岛重要转运港。207国道通此。名胜古迹有登云塔、贵生书院、响水潭、鲤鱼潭瀑布。
大仁县:
旧县名。1954年由大同、怀仁两县合置,治今山西省大同市。以两县各取一字而得名。1958年撤销,并入大同市和山阴县。1964年仍恢复大同、怀仁两县。
历史地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