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ujin

源见“盐梅和鼎”。盐味与酸味相调和。喻指济世的贤臣。宋 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卷十二:“窃意二老(太公、伯夷)受文王之养,平居暇日,同堂合席,念王室之如煆,固欲起而救乱;思冠冕之毁裂,又恐因而阶乱。故水火相济,盐梅相成,各以一事自任。”
主谓 盐味与酸味相调和。比喻济世的贤臣。宋·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卷12:“窃意二老(太公、伯夷)受文王之养,平居暇日,同堂合席,念王室之如毁,固欲起而救乱;思冠冕之毁裂,又恐因而阶乱,故水火相济,盐梅相成,各以一事自任。”△多用于人事方面。→水乳6*交融 ↔水火不相容
【盐梅】: 1.盐和梅子。盐味咸,梅味酸,均为调味所需。亦喻指国家所需的贤才。书·说命下:“若作和羹,尔惟盐梅。” 孔 传:“盐咸梅醋,羹须咸醋以和之。”梁书·处士传·庾詵:“勒州县时加敦遣,庶能屈志,方冀盐梅。” 清李渔 玉搔头·分任:“急递盐梅信,飞传鼎鼐家。” 郭沫若 创造十年十三:“外来稿件不加减一下盐梅,它是不肯入口的。”2.调和;和谐。 南朝梁刘勰 文心雕龙·声律:“声得盐梅,响滑榆槿
【相成】: 互相补充,互相成全。礼记·乐记:“小大相成,终始相生。”文子·九守:“刚柔相成,万物乃生。” 宋曾巩 <列女传目录>序:“世皆知 文王 之所以兴……故内则后妃有关雎之行,外则羣臣有二南之美,与之相成。” 明商景兰 悼亡诗:“存亡虽异路,贞白本相成。” 周6*恩6*来 红军与群众:“须知红军与工农的武装力量是相成的而不是相消的。”
劳者歌其事:
见〔饥者歌其食,劳者歌其事〕。
历史典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