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名词

历史典故【敢死之士】敢死之士解释,敢死之士来历出处

历史典故【敢死之士】敢死之士解释,敢死之士来历出处


指李同向平原君赵胜建议,尽散家财,募集勇敢不怕死之人三千名,冲击围城的秦军。后以此典比喻勇敢不怕死的突破手和勇士。李同:本名李谈,因司马迁的父亲名司马谈。为避讳,改“谈”为“同”。李同的父亲是邯郸(今河北邯郸)城内管理官办供来往行人居住的旅舍“传舍”官吏。秦军围困邯郸城,楚国、魏国答应分派解救赵国的救兵还没有到,秦军加紧围攻邯郸,邯郸快要守不住,平原君赵胜很是忧虑不安。这时,李同说:“邯郸的老百姓,用死人枯骨当柴烧,把儿女交换着吃,这可以说是万分危急了!”“现在您真能命令夫人以下人员编入士兵行列,分担一份守城劳动,把家里所有财物都犒赏战士,战士们正当忧愁痛苦时候,是容易赢得他们感戴的。”当时平原君听从了他的意见,得到敢死队员三千人。李同就和这三千人冲击围城的秦军,秦军被打后退三十里。正好遇着楚国和魏国的救兵来到,秦军于是就撤走了,邯郸又保存下来。李同战死,封他的父亲为李侯。此典又作“敢死”。

【出典】:

《史记》卷76《平原君虞卿列传》2369页:“李同曰:‘邯郸之民,炊骨易子而食,可谓急矣!”“今君诚能令夫人以下编于士卒之间,分功而作,家之所有尽散以飨(xiǎng想,通“饷”,犒赏)士,士方其危苦之时,易德耳。’于是平原君从之,得敢死之士三千人。李同遂与三千人赴秦军,秦军为之却三十里。亦会楚、魏救至,秦兵遂罢,邯郸复存。李同战死,封其父为李(地在今河南温县西南)侯。”

【例句】:

南朝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:“光武乃与敢死者三千人,从城西水上冲其中坚。”


偏正 敢,勇敢。士,士兵。为完成最艰巨的战斗任务,而不怕死的勇士。语出《史记·平原君列传》:“得敢死之士三千人。”[例]在革命战争年代牺牲的同志,他们并不是天生的敢死之士,而是爱国心所驱使。△用于描写勇敢无畏。

  • 【敢死】: 1.勇敢不怕死;决死。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:“﹝ 平原君 ﹞得敢死之士三千人。” 宋龚鼎臣 东原录:“ 狄青 善用不满千人之法,盖择鋭敢死者而已。”明史·阉党传·卢承钦:“ 丁元荐 、 沉正宗 、 李朴 、 贺焯 谓之敢死军人。”2.指敢死士。后汉书·耿纯传:“﹝ 耿纯 ﹞选敢死二千人,俱持彊弩,各傅三矢,使衔枚间行,绕出贼后。” 北魏郦道元 水经注·汝水:“﹝ 世祖 ﹞乘胜以敢死三千人,
  • 【士】: 士 shì 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:士族

  • 黄绢句:

    同“黄绢词”。宋 辛弃疾定风波.药名词:“便好剩留黄绢句,谁赋,银钩小草晚天凉。”


    历史典故【敢死之士】敢死之士解释,敢死之士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无事不登三宝殿】无事不登三宝殿解释,无事不登三宝殿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无事不登三宝殿】无事不登三宝殿解释,无事不登三宝殿来历出处 >> 历史典故【无事不登三宝殿】无事不登三宝殿解释,无事不登三宝殿来历出处...

    历史典故【敢死之士】敢死之士解释,敢死之士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海上有逐臭之夫】海上有逐臭之夫解释,海上有逐臭之夫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海上有逐臭之夫】海上有逐臭之夫解释,海上有逐臭之夫来历出处 >> 历史典故【海上有逐臭之夫】海上有逐臭之夫解释,海上有逐臭之夫来历出处...

    历史典故【敢死之士】敢死之士解释,敢死之士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独力难支】独力难支解释,独力难支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独力难支】独力难支解释,独力难支来历出处 >> 历史典故【独力难支】独力难支解释,独力难支来历出处...

    历史典故【敢死之士】敢死之士解释,敢死之士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三窟谋身】三窟谋身解释,三窟谋身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三窟谋身】三窟谋身解释,三窟谋身来历出处 >> 历史典故【三窟谋身】三窟谋身解释,三窟谋身来历出处...

    历史典故【敢死之士】敢死之士解释,敢死之士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续弦胶】续弦胶解释,续弦胶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续弦胶】续弦胶解释,续弦胶来历出处 >> 历史典故【续弦胶】续弦胶解释,续弦胶来历出处...

    历史典故【敢死之士】敢死之士解释,敢死之士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雨云乡】雨云乡解释,雨云乡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雨云乡】雨云乡解释,雨云乡来历出处 >> 历史典故【雨云乡】雨云乡解释,雨云乡来历出处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