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庄子.庚桑楚》:“吞舟之鱼,砀而失水,则蚁能苦之。”
“吞舟之鱼”,是极言鱼大可以吞舟。后泛指庞然大物。亦用以比喻伟大的贤人。汉.贾谊《吊屈原赋》:“彼寻常之污渎兮,岂容吞舟之鱼。”
“吞舟之鱼”又可用以比喻罪恶极大的人。《史记.酷吏列传》:“汉兴,破觚而为圜,斫雕而为朴,纲漏吞舟之鱼。”
偏正 吞得下船只的大鱼。后比喻高大的人或物。语出《庄子·庚桑楚》:“吞舟之鱼,砀而失水,则蚁能苦之。”《列子·杨朱》:“吞舟之鱼,不游支流;鸿鹄高飞,不集污池。”《史记·酷吏列传》:“汉兴,破觚而为圜,斲雕而为朴,网漏于吞舟之鱼,而吏治烝烝,不致于奸,黎民艾安。”△用时多以高大,巨大为喻,或褒(如《列子》)或贬(如《史记》),视立意如何而定。→大莫与京 ↔孤雏腐鼠
乌踆兔走:
指日月运行。乌,即踆乌,古代传说中太阳中的三足乌,借指太阳;兔,传说中月中的玉兔,借指月亮。元 柳贯题〈瀛洲仙会图〉诗:“茅龙飞去杳无迹,乌踆兔走双跳丸。” 并列 指日月运行。元·柳贯题〈瀛洲仙会图〉
历史典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