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山西省中部、汾河东岸。晋中市代管。面积742平方千米。人口37.6万。辖5街道办事处、7镇、3乡。市人民政府驻城关。传春秋晋文公患难,侍臣介子推割股奉君。后介子推隐于绵山并焚身山林。后人嘉其德行,因称绵山为介山。休,美善也,并以为县名,表示景仰。《史记·晋世家》介子推“入绵上山中,于是文公环绵上山中而封之,以为介子推田,号曰介山”。秦置界休县,县治在今市东南,属太原郡。三国魏属西河郡。西晋改界休为介休,属西河国。晋末废县。北魏太和八年(484年)复置介休县,移治今市。北魏侨置平昌县于介休县界。北周废介休入平昌,属介休郡。隋开皇初废介休郡。开皇十八年(598年)改平昌县为介休县,仍属西河郡。义宁元年(617年)于介休县置介休郡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改郡为介州,贞观元年(627年)废介州,改属汾州。五代、宋、金因之。蒙古初属太原府,至元二年(1265年)复属汾州。明属汾州。清属汾州府。1914年属冀宁道,1927年直属山西省。1948年属晋中专区,1949年属榆次专区,1958年属晋中专区,1967年属晋中地区。1992年撤县建市。1999年由晋中市代管。地处太岳山北麓。汾河、文峪河、龙凤河、樊王河、兴地河、张涧河流经境内。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。农产以小麦、玉米、高粱、谷子、豆类、棉花、油料作物为主。矿产有煤、铝土、石膏、黏土、石英、硫铁、石灰石、紫砂土等。工业有煤炭、焦化、碳素、纺织、建材、机械、印染、陶瓷等。同蒲铁路、介西、孝柳支线和108国道、汾介公路经过市区。名胜古迹有绵山、后土庙、玄神楼、回銮寺、秦柏等。
定昌路:
元至元十二年 1275 置,属罗罗蒙庆等处宣慰司。治所在今四川米易县西北普威彝族乡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德昌、米易二县相连地区。二十三年1286 改为普济州。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置,治今四川省德昌县西
历史地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