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国语.齐语》:“昔吾先君襄公筑台以为高位,田狩、罼弋,不听国政,卑圣侮士,而唯女是崇……是以国家不日引,不月长。”后以“日引月长”谓事物随时光不断增长。《三国志.魏刘馥传》:“入作纳言,出临京任,富民之术,日引月长。”
并列 引,伸长。长,增进,增加。比喻事物随时间延续而不断发展。语本《国语·齐语》:“是以国家不日引,不月长。”韦昭注:“引,申也;长,益也。”《三国志·魏书·刘馥传》:“入作纳言,出临京任,富民之术,日引月长。”※长,不读作cháng。△褒义。多用于发展变化。→日积月累 日益月滋日增月盛 日增月益 日就月将 ↔日销月铄 日销月靡 日削月割 日削月朘
衣冠辐凑:
衣冠:古时士以上戴冠,衣冠连称,引申指世族士绅。辐凑:车辐凑集于毂上。谓达官、显贵集聚一处。唐.杨炯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:“金城北峙,玉关西候,山泽骈罗,衣冠辐凑。”宋.舒璘上太守书:“况衣冠辐凑,无
历史典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