桥名。(1)《史记·秦本纪》:昭襄王五十年(前257),“初作河桥”。黄河上建桥之记载始于此。在今山西永济市蒲州与陕西大荔县东大庆关间的黄河上。唐代通称蒲津桥。(2)在今青海贵德县西黄河上。《后汉书·西羌传》:永元五年(93),护羌校尉贯友“夹逢留大河筑城坞,作大航,造河桥,欲度兵击迷唐”,即此。后吐谷浑、吐蕃皆建桥于此。(3)西晋泰始中,杜预以孟津渡险,始建浮桥于富平津,世称河桥。在今河南孟津县东、孟州市西南黄河上。北魏、东魏先后筑河阳三城于桥北、桥南及河中洲上,为洛阳外围戍守要地。每有战争,攻者常夺据河桥以逼郊郭,守者亦纵火船于上流以烧河桥。唐代通称河阳桥。《唐六典》天下河桥有三,此其一。历代屡毁屡作,北宋时尚存。(4)唐贞观中建,在今山西平陆县西南、河南陕县西北黄河上。唐代通称为大阳桥。
左中允:
官名。明清詹事府所属机构左春坊之职官。与左庶子、左谕德等共掌记注、纂修之事。明洪武十五年1382始置。二十五年,改詹事院为詹事府,始为詹事府左春坊属官。额二人,正六品。虽沿古制为太子东宫官属,实仅为
历史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