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诗经.小雅.蓼莪》:“瓶之罄矣,维罍之耻。鲜民之生,不如死之久矣!无父何怙?无母何恃?出则衔恤,入则靡至!”
这是《蓼莪》诗的第三章,大意是说:小瓶子空空啊,是大酒樽的耻辱。无福人孤苦地生活,可真是不如死去!没有父亲哪有依靠?没有母亲哪有仗倚?出门去含着忧愁,进门来心绪惶惶,已经到了还以为不至!
这首诗的主题是说,父母养育子女极为不易,可是社会风气不好,使父母劳瘁而做子辈的却不能终养。“瓶罄罍耻”是一种比喻,它表明在下小民中存在这样的问题,正是统治者不施教化的耻辱。
后因以“瓶罄罍耻”比喻在上者不明,致使贤良被斥、正直之士受谗。
北周.庾信《庾子山集》卷十二《思旧铭:“麟止星落,月死珠伤。瓶罄罍耻,芝焚蕙叹。”
又以“瓶罍之耻”指人子未尽奉养之责。清.顾炎武《与李湘北书》:“一旦祷北辰而不验,回西景以无期,则瓶罍奚偿,风木之悲何及?”
并列 瓶,小酒器。罄,空。罍,大酒器。小瓶没有酒了,大瓶也引以为耻。比喻关系密切,彼此利害一致。也形容物伤其类。语本《诗经·小雅·蓼莪》:“瓶之罄矣,维罍之耻。”三国魏·曹丕《又与吴质书》:“从我游处,独不及门,瓶罄罍耻,能无怀愧?”北周·庾信《思旧铭》:“麟亡星落,月死珠伤。瓶罄罍耻,芝焚蕙叹。”△多用于人际关系方面。→唇亡齿寒
条分缕晰:
见“条分缕析”。梁启超变法通论·论幼学:“书之门目,~,由浅入深,由繁反约。”
历史典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