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30—464
即刘骏。南朝宋皇帝。公元453—464年在位。字休龙,小字道民。文帝第三子。封武陵王。元嘉末,为南中郎将、江州刺史,统众军伐西阳蛮。会太子劭杀父自立,起兵讨诛之,即皇帝位,年号孝建。初年,南郡王刘义宣及臧质、鲁爽等起兵反,悉击平之。亲揽朝政,不欲权在大臣,凡诸事多委寄中书舍人戴法兴等。大明初,下诏实行土断,并雍州三郡十六县为一郡。从尚书左丞羊希议,停除晋壬辰之科,更立*占山格。以吏部权重,增置尚书一人,以分选权。大明三年(459),平竟陵王刘诞之叛。五年,制定民户岁输布四匹;命士族与工商杂户通婚者悉补将吏。在位好侮狎群臣,多杀诸王;又广修宫室,雕饰奢费;尤重财利,征求急速。卒谥孝武帝,庙号世祖。
毛先舒:
1620—1688 清浙江仁和今杭州人,字稚黄,后更名骙,字驰黄。诸生。不求仕进。能诗文,精通音韵。与毛奇龄、毛际可齐名,时人称为“浙中三毛,文中三豪”。著有歊景楼诗、韵学指南、东苑文钞、思古堂集等。
历史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