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宋置,属吴县。即今江苏吴县西南木渎镇。据《木渎小志》卷1:“相传昔时吴王得越贡神木,将筑姑苏台,积材三年连沟塞渎,木渎之名由此始也。”明置木渎巡司,清乾隆十一年(1746)巡司移驻光福镇, 有吴县县丞驻此, 并设把总防守。
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西南部。面积35平方千米。人口5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木渎,人口2.9万。相传春秋时吴王得越贡木,在灵岩山造馆娃宫,积材于河数年,渎被木塞,故名木渎。宋置木渎镇,镇以渎名。《木渎小志》:“相传昔时吴王得越贡神木将筑姑苏台,积材三年连沟塞渎,木渎之名由此始也。”明置巡检司,清乾隆十二年(1747年)移吴县丞驻此。1949年为木渎区。1952年置木渎镇。1953年划归苏州市,1958年复入吴县。1985年金山乡省入。产稻、小麦、油菜籽、水产品等。矿产以花岗石最著名。为区工业重镇,有钢铁、机械、制药、建材、化工、塑料、机电、食品、电子等厂。刺绣为传统手工业。苏锡、苏东公路经此。胥江、横塘、木光河流经,为苏州入太湖水陆交通要冲。名胜有灵岩山、天平山等。
飞仙关:
亦名飞仙阁、漏阁。即今四川芦山县西南五十里青衣江东岸关镇。明史·地理志 芦山县:“南有飞仙关。”方舆纪要卷72芦山县:飞仙关在“县南五十里。亦曰飞仙阁,即古漏阁也”。
历史地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