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后汉书.逸民传.向长》:“向长字子平,河内朝歌人也。隐居不仕,性尚中和,好通《老》、《易》。贫无资食,好事者更馈焉,受之取足而反其余。……潜隐于家。读《易》至‘损’、‘益’卦,喟然叹曰:‘吾已知富不如贫,贵不如贱,但未知死何如生耳。’”
世俗之人,都愿贪图富贵,不愿受贫贱之苦。但对一个清心寡欲的隐者向长来说,不仅不愿受名誉、地位、金钱财富的拖累;当读《易》时,忽然斟酌“损”、“益”,竟又发现了“富”与“贵”背后潜藏的“危机”。与其遭缧绁亡身之患,无宁甘居贫贱,倒也乐得一身太平:在这个意义上,故说“富不如贫,贵不如贱”,也有一番道理。后因用为清心寡欲、明哲自适自安之典。
宋.辛弃疾《行香子.博山戏呈赵昌甫、韩仲止》词:“少曰尝闻:‘富不如贫、贵不如贱者长存。’由来至乐,总属闲人。”
一言之信:
孔子家语•好生:“贤哉楚王!轻千乘之国,而重一言之信,匪申叔之信,不能达其义,匪庄王之贤,不能受其训。”
历史典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