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名词

历史词典【御史中丞】御史中丞介绍,御史中丞历史知识

历史词典【御史中丞】御史中丞介绍,御史中丞历史知识


官名。西汉始置,为御史大夫副贰,秩千石。简称中丞、中执法。居宫中兰台,为宫掖近臣。其主要职掌为监察、执法;掌管兰台所藏图籍秘书、文书档案;外督诸监郡御史(武帝以后为诸州刺史),监察考核郡国行政;内领侍御史十五员,监督殿庭、典礼威仪,受公卿奏事,关通中外朝;考核四方文书计簿,劾按公卿章奏,监察纠劾百官;参治刑狱,收捕罪犯等。汉初,百官奏议先呈御史大夫,经由中丞,始得上呈;皇帝诏命经中丞传达御史大夫,始得转达丞相执行,故比御史大夫更接近皇帝。武帝以后,章奏诏命出纳之职移归尚书、中书,又增丞相司直、司隶校尉监察京师百官,然仍以中丞为最尊。成帝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后,中丞曾改名大司空长史、御史长史,实为诸御史之长。东汉独立为御史台长官,秩千石。名义上隶少府,专掌监察、执法,领治书侍御史、侍御史,常受命领兵,出督军旅。与司隶校尉、尚书令并号“三独坐”,为京师显官,职权甚重。三国沿置。魏四品,一度改名宫正,旋复。又或置督军御史中丞,两晋南北朝及十六国皆置。南朝亦称南司,其职虽重,世族名士多不乐为之。晋、宋四品,梁十一班,陈三品、二千石。北魏改名御史中尉,北齐复旧,从三品,皆甚重其职。隋代因避文帝讳,改置御史大夫为御史台长官。唐初因之,高宗时因避讳,改御史台次官治书侍御史为御史中丞,员二人,佐御史大夫监察弹劾百官,为清要之选。初正五品上,会昌二年(842)升正四品下。龙朔二年(662)改名司宪大夫,咸亨元年(670)复旧;光宅元年(684)改置左、右肃政台中丞,神龙元年(705)改名左、右御史台中丞,先天中复并为一御史台,中丞员二人。中唐以后,御史大夫常缺而不授,中丞权任甚重,亦用作外官所带宪衔,然御史台日常具体事务实由诸侍御史主持。宋为御史台长官,初为正四品,兼理检使,常以他官兼、权。元丰改制后,为正员职事官,从三品。辽、西夏、金、元则为御史台次官。西夏多由党项贵族担任,后期多出任辽、金使节。金从三品。元初从三品,世祖至元二十一年(1284)升正三品,二十七年升从二品,大德十一年(1307)升正二品。江南、陕西诸道行御史台亦置。元末朱元璋吴元年(1367)置二员,正二品,为御史台次官,明洪武十三年(1380)分设左、右,旋罢。清代作为各省巡抚兼右副都御史的别称。

  • 【御史】: 1官名。秦以前指史官,明清指主管纠察的官吏御史前书。--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2 又顾召赵御史。御史诣学宫。-- 清· 张廷玉明史3 又御史齐康。
  • 【中丞】:官名。即“大中丞”,见该条中丞匿于溷藩。--明· 张溥五人墓碑记

  • 商馆:

    又称夷馆。即外商寓居之馆,乃清代十三行行商所建专为接待外国来华贸易船只之船主、商人者。商馆皆建于广州十三行街路南。寓居之外商不得逾越十三行街范围。街之两端各有关栅,街内有杂货店、钱庄、服装店之类,专


    历史词典【御史中丞】御史中丞介绍,御史中丞历史知识
  • 历史词典【大谢岛】大谢岛介绍,大谢岛历史知识
  • 历史词典【大谢岛】大谢岛介绍,大谢岛历史知识 >> 历史词典【大谢岛】大谢岛介绍,大谢岛历史知识...

    历史词典【御史中丞】御史中丞介绍,御史中丞历史知识
  • 历史词典【天府院】天府院介绍,天府院历史知识
  • 历史词典【天府院】天府院介绍,天府院历史知识 >> 历史词典【天府院】天府院介绍,天府院历史知识...

    历史词典【御史中丞】御史中丞介绍,御史中丞历史知识
  • 历史词典【李守正】李守正介绍,李守正历史知识
  • 历史词典【李守正】李守正介绍,李守正历史知识 >> 历史词典【李守正】李守正介绍,李守正历史知识...

    历史词典【御史中丞】御史中丞介绍,御史中丞历史知识
  • 历史词典【秦书】秦书介绍,秦书历史知识
  • 历史词典【秦书】秦书介绍,秦书历史知识 >> 历史词典【秦书】秦书介绍,秦书历史知识...

    历史词典【御史中丞】御史中丞介绍,御史中丞历史知识
  • 历史词典【关城】关城介绍,关城历史知识
  • 历史词典【关城】关城介绍,关城历史知识 >> 历史词典【关城】关城介绍,关城历史知识...

    历史词典【御史中丞】御史中丞介绍,御史中丞历史知识
  • 历史词典【记室令史】记室令史介绍,记室令史历史知识
  • 历史词典【记室令史】记室令史介绍,记室令史历史知识 >> 历史词典【记室令史】记室令史介绍,记室令史历史知识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