亦谓焉支山。今甘肃山丹县东南大黄山。《资治通鉴》: 隋大业五年 (609),“帝至燕支山,伯雅、吐屯设等及西域二十七国谒于道左,皆令佩金玉,被锦罽,焚香奏乐,歌舞諠譟”。
见“胭脂山(2)”。
栾正获联合县:
旧县名。冀中抗日根据地设。1940年由河北省栾城、正定、获鹿三县析置。以三县首字为名。1941年撤销,1944年复设。1946年再撤,仍归各县。
历史地名亦谓焉支山。今甘肃山丹县东南大黄山。《资治通鉴》: 隋大业五年 (609),“帝至燕支山,伯雅、吐屯设等及西域二十七国谒于道左,皆令佩金玉,被锦罽,焚香奏乐,歌舞諠譟”。
见“胭脂山(2)”。
栾正获联合县:
旧县名。冀中抗日根据地设。1940年由河北省栾城、正定、获鹿三县析置。以三县首字为名。1941年撤销,1944年复设。1946年再撤,仍归各县。
历史地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