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益于国家,有利于人民。《周书.文帝纪下》:“太祖以戎役屡兴,民吏劳弊,乃命所司斟酌今古,参考变通,可以益国利民便时适治者,为二十四条新制,奏魏帝行之。”明.杨荣《兵部尚书许公神道碑铭》:“益国利民,誉日以振。”
并列 对国家和人民都有好处。《周书·文帝纪下》:“乃命所司斟酌今古,参考变通,可以益国利民便时适治者,为二十四条新制。”△褒义。用于治国方面。→利国利民 ↔祸国殃民 病国殃民
秋露泣铜仙:
源见“金铜仙人”。谓秋露滴落金铜仙人所捧铜盘。咏京都景物。元 张翥题王蕺隐画山水诗:“旧日汉宫三十六,更无秋露泣铜仙。”
历史典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