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ujin

见“浑天①”。
【浑天说】: 我国古代关于天体的一种学说。书·舜典“璿璣玉衡” 孔颖达 疏引 三国吴王蕃 浑天说:“天之形状似鸟卵,天包地外,犹卵之裹黄,圆如弹丸,故曰浑天,言其形体浑浑然也。”社会发展史·封建社会的经济和文化:“公元一世纪,著名天文学 张衡 提出‘浑天说’第一次打破了‘盖天说’的束缚。”参见“ 浑天 ”。
【浑天】: 1.我国古代关于天体的一种学说。认为天地的形状浑圆如鸟卵,天包地外,就像壳裹卵黄一样。天半在地上,半在地下,其南北两极固定在天的两端,日月星辰每天绕南北两极的极轴旋转。 汉扬雄 法言·重黎:“或问浑天?曰: 落下閎 营之。”后汉书·天文志上“今绍汉书作天文志” 刘昭 注引 汉蔡邕 表志:“言天体者有三家:一曰周髀,二曰宣夜,三曰浑天……唯浑天者近得其情,今史官所用候臺铜仪,则其法也。”晋书
【说】: 说 (説) shuō 用话来表达意思:说话
锄不厌数:
北方旱地农业对中耕所提出的要求。氾胜之书:“有草锄之,不厌数多。”多锄是为除草,至齐民要术则提出:“锄不厌数,周而复始,勿以无草而暂停。锄者,非止除草,乃地熟而实多,糠薄,米息。锄得十遍,便得八米也
历史知识